当前位置:作文 > 日记 >

我的端午节

作者:栋梁之材 阅读:

  今天过端午节了,我写一篇小小的心得给大家。

  端午节一定要吃粽子、赛龙舟。其实,除了这些还有别的项目呢!比如: 挂艾叶菖蒲:民谚说:“清明插柳,端午插艾”。在端午节,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。家家都洒扫庭除,以菖蒲、艾条插 于门眉,悬于堂中。并用菖蒲、艾叶、榴花、蒜头、龙船花,制成人形或虎形,称为艾人、艾虎;制成花环、佩饰,美丽芬芳,妇人争相佩戴,用以驱瘴。

 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,“悬钟馗像”你们一定没听说过:悬钟馗像:钟馗捉鬼,是端午节习俗。在江淮地区,家家都悬钟馗像,用以镇宅驱邪。唐明皇开元,自骊山讲武回宫,疟疾大发,梦见二鬼,一大一小,小鬼穿大红无裆裤,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,绕殿而跑。大鬼则穿蓝袍戴帽,捉住小鬼,挖掉其眼睛,一口吞下。明皇喝问,大鬼奏曰:臣姓钟馗,即武举不第,愿为陛下除妖魔,明皇醒后,疟疾痊愈,于是令画工吴道子,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,通令天下于端午时,一律张贴,以驱邪魔。

  端午节也应该吃一点,在端午节,我们肯定引吭高歌、手举粽子、大吃大喝,要知道,吃也有讲究的,我们一定要按照习俗做,对吧: 吃粽子:荆楚之人,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,以祭祀屈原,为恐鱼吃掉,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,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。

  饮雄黄酒:此种习俗,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。中国江南民间端午节有吃“五黄”的食俗。“五黄”指黄鳝、黄鱼、黄瓜、咸蛋黄及雄黄酒。神话传说《白蛇传》中,白娘子饮雄黄酒现出蛇身的原形。故而,民间便认为蛇蝎蜈蚣等毒虫可由雄黄酒破解,端午佳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,身体健康。

  说了那么多,也吃了那么多,总得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吧!端午节可不是光供我们吃的,不懂得由来也会被人笑话的: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,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,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。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,这里就介绍一下这一种:

  源于纪念屈原

  据《史记》“屈原贾生列传”记载,屈原,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。他倡导举贤授能,富国强兵,力主联齐抗秦,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,屈原遭馋去职,被赶出都城,流放到沅、湘流域。他在流放中,写下了忧国忧民的《离骚》、《天问》、《九歌》等不朽诗篇,独具风貌,影响深远(因而,端午节也称诗人节)。公元前278年,秦军攻破楚国京都。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,心如刀割,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,于五月五日,在写下了绝笔作《怀沙》之后,抱石投汨罗江身死,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。

  传说屈原死后,楚国百姓哀痛异常,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。渔夫们划起船只,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。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、鸡蛋等食物,“扑通、扑通”地丢进江里,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,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。人们见后纷纷仿效。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,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,以免伤害屈大夫。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,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,外缠彩丝,发展成棕子。

  以后,在每年的五月初五,就有了龙舟竞渡、吃粽子、喝雄黄酒的风俗;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。

  谈了这么多,你们应该都记清楚了吧,哦,都记清楚了,我非常高兴,现在你们坐下来,我要给你讲一个故事,故事的名字就叫——我的端午节

  端午节来了,我盼只一天可是盼了好久了,因为今天不仅能玩,还能吃上美味的粽子,我一蹦三尺高,赶紧发完了这篇博客,说要上奶奶家去,目的是吃粽子。

  到了奶奶家,我就问奶奶要艾,我想,习俗上就是这么说的,不一会儿,奶奶就拿来了香气扑鼻的艾,中午,我、爸爸、妈妈、爷爷、奶奶一起吃粽子,粽子真好吃,有蜜枣馅的、板栗的、葡萄的、纯米的,我吃的满嘴流油。吃完粽子我就把艾插到了我和奶奶的门上,我看着门上的艾,心里满满的,想:这下总是按着习俗做了吧!

  我觉得我的故事很好玩,同时我也要感谢屈原,我觉得他是一个伟大的人,因为没有他就没有端午节,如果没有端午节我就吃不上美味的粽子了。哈!哈!哈!

(字数:1586 )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文章点评: 查看所有评论>>
发表评论
请勿发表违反法规的言论,欢迎对文章进行点评。
评价:
表情:
用户名:密码: 验证码:点击我更换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