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丁香作文网 > 初中 >

孔子的“义”

作者:佚名 阅读:

  儒家的思想是“仁”,但在“仁”之后,是人们熟悉而又陌生的“义”。

 
  常常在戏剧中看到人们尊称大侠为“仁义无双”,这里的“义”,就是孔子艰辛一生中的标杆,行为的准则。如果说孔子是一位在荒漠中孤独的行者,渴望到达彼岸,构建自己心中的理想社会,那么“仁”则是他不竭的功力,“义”就是他从不在风沙中迷失方向的航标,任它风沙肆虐,但从不偏离轨迹;任它饥渴难耐,但从未转身放弃;任它遥不可及,但从未动摇信心。
 
  孔子的“义”,不仅仅是“见义勇为”中的那一份勇敢,不仅仅是“义不容辞”中的那一份担当,不仅仅是“义愤填膺”中的那一份正气。“义”更像是孔子的一套行为准则,抑或是对天下人的一套准则,但我更相信他是孔子对“大同社会”的一次探究,他希望“义”能被所有人接受,而那个完美的社会就是沙漠的彼岸,但孔子终究没能走到彼岸。
 
  孔子的“义”,源自于孔子的孤独。孔子恐怕是历史上最孤独的人了,无论是那时还是今日。纵使弟子三千,但通“六艺”者几人?七十二人而已。七十二人中,能理解孔子者有几人?能被孔子欣赏的又有几个?即使是孔子身边的学生中,又有几个人能了解孔子的孤独?能了解孔子的“义”?就算满足了一切,那又有谁接住了孔子手中被孔子紧握一生的“义”,将他传承?最终,遗落在荒漠中。
 
  多年后,孟子发现了他,可惜的是,孟子已经追不上孔子灵魂的脚步,仅仅是在孔子的“义”上做了些许注解。毕竟,孔子的“义”已渐渐模糊了。
 
  孔孟之后,“义”已不再是本来的义了,进入封建社会的中国,一步一步地开始吞噬着人们的思想,无论人们再怎么研究,也只不过是封建统治者画出的圈子,谁也跳不出去。儒学,已经沦为统治工具了。而孔子的“义”,也终究在这段时期内销声匿迹。
 
  到了现代,孔子的“义”重新被发现,重新被定义,孔子的“义”似乎迎来了新的曙光,但这看似夕阳的黎明,真的能迎来朝日吗?恐怕是不能了,快餐文化早已占住了现在的时代。在一目十行的阅读习惯中,在天花乱坠的资讯轰炸中,在良莠不济的网络文学中,再也无法培养出能继承孔子的哲学之花。毕竟,这片土地已贫瘠得太久,太久。如今,会有谁有足够的精力、定力、能力去对着《论语》参悟一天呢?
 
  孔子的“义”未被继承,但却总伴随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,他未曾进入,也未曾退出。起码,还是会有很多的人去探索孔子的“义”,从最简单的“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”开始。
 
  无垠的沙漠中,孔子依然在前行,与孤独为伴。他看不见身后千千万万时隐时现的追随者,而追随者也永远看着海市蜃楼般的孔子的身影叹息。孔子的“义”可能会永远在沙漠中徘徊。但孔子也会永远走下去,或许,孔子也希望终将有人追上他,那时,孔子会微笑着交出“义”。望他走出沙漠,这位千年来最伟大也最孤独的灵魂,想必也将安息。
 
  孔子的“义”,孔子的“仁”,会在这儿一直等下去。
 
  (老师评语:很好,有深度,有结构。)
(字数:1121 )

写优秀作文必备,成语查询工具:http://www.dxzw.com/c/
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文章点评: 查看所有评语>>
发表评论
请勿发表违反法规的言论,欢迎对文章进行点评。
评价:
表情:
用户名:密码: 验证码:点击我更换图片